用群众语言明法释理
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庭长高兴兵在2021年第一期全省法院“法官论坛”论坛上发表题为《用群众语言明法释理》的主题发言。
我曾经担任过四年的立案庭长。在信访接待中,经常会觉得一些信访人胡搅蛮缠、不可理喻到令人崩溃!
但静下心反思,作为一名经过专业法科培养的大学生研究生,说道理会说服不了普通群众,是我们的道理出问题了?还是与群众沟通的语言出问题了?我们是不是要选择一种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去讲道理。这就是我今天选择的话题。
现实中,涉诉信访最难的就是服判息诉,总有那么一批诉讼群众不断的质疑裁判的正确性,申诉不止。而接访中,经常发现信访人的道理并非一无是处,难以说服。
法学教材中有这么一句话:“司法裁判不是因为正确而终局,而是因为终局而正确”。现实中,裁判的正确性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。所以,裁判的正确性只能在司法程序中评判。而裁判的终局性是法定的,具有确定性。只有确立司法裁判的终局性,才能发挥裁判定纷止争的功能。
如何让普通群众能接受这一深涩的道理呢?我经常援用农村中常见“兄弟分家”的故事来阐释。
兄弟分家,老大正间,老二偏间,是约定俗成的规则,类似法律规定;兄弟分家,娘舅为大,舅舅说了算,是纠纷的解决机制,类似法官裁判。如果认同规则,老二会认为老二偏间本应如此,谁让我是老二,自认倒霉;舅舅按规则分家,兄弟相安无事。反之,规则失效,老二跳出来说,为什么我不能分正间,老大常年在外,二老都是我赡养,我要分正间。一听,很有道理呀!顿时一片凌乱,舅舅说了不算,兄弟打死人,一打一辈子。
兄弟分家的故事可以诠释以下道理:
第一、为什么判决的结果经常会让当事人难以接受?现实的许多纷争背后是利益的衡平,结论往往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。正如老二说的也有道理,但是正间只有一间,只有认同分配规则由老大享有,由舅舅说了算,才能实现定纷止争。
让法律说了算,让法官说了算,尊重裁判的终局权威,才是现代纠纷解决的法治思维。只有树立依法终局裁判权威性,才能发挥裁判定纷止争的功能;否则,判而不决,矛盾周而复始,没完没了,这也是当前涉诉信访的最大问题。
第二、司法为民所要维护的人民利益是什么?现实矛盾多为人民内部矛盾,那么居中的裁判维护的是老大的利益?还是老二的利益?我个人认为司法裁判实现定纷止争,实现兄弟无争,家庭安宁,社会和谐,才是司法裁判所要保护最大的人民利益。
第三、要尊重裁判的终局性,那裁判公正性靠什么来保障?公平正义是一种理念,很难以固定外化的标准去界定,每个人容易因为立场不同,有不同的认识。老大有老大的道理,老二有老二的道理。所以,公平正义,它需要内嵌于法律的规定中,外化为每个法官的司法行为中,让法官的每一个司法行为都体现着公平正义。李占国院长邀请徐显明教授授课时概括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十六字:科学立法、严格执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。所以,让法律说了算,需要科学完善的法律体系,需要普遍认同规则之治的全民守法意识;让法官说了算,需要形成具有高度权威的法官队伍,他们要有高尚的人格情操,高深的法律素养,资深的职业背景,从而实现人人敬仰,言出法随,一锤定音。